魯樽:作為工程機械界的國產品牌,我們相當自信
瀏覽次數:4817 分類:公司新聞
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為世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高樓大廈、跨海大橋、高速公路、鄉村建設等,給人們帶來各種驚奇的體驗。技術永遠在進步,時代永遠在發展,在發展的潮流中為社會進步做貢獻,魯樽機械應運而生。
2009年,彼時的魯樽只是山東煙臺一個做裝載車起步的小企業,10年后卻已然成為中國自上料攪拌車界一家令人矚目的行業龍頭。

“從2009年創立魯樽到成為今天的魯樽,主要原因在于我們將目光聚在了混凝土的需求問題上,在海內外,很多中小型工程處于不上不下的尷尬境地,而且施工環境惡劣,怎樣滿足惡劣環境下的工程需求,適應海內外各種地形下的施工環境,是我們攪拌車研發的出發點。”魯樽創始人閆總介紹。
中國機械工程行業經過60多年的發展,門類基本齊全,已經是具有相當規模的支柱產業,擁有3000多個品種的工程機械產品,但在混凝土方面,發展不很全面。

大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需求大多來自攪拌站,在攪拌車與輸送泵的齊力運作下,滿足混凝土的需求。小型工程大多使用攪拌機進行自制,但存在費人力、費物力、費時間等弊端,使用商混成本又較高,這方面,包括中型企業,同樣比較尷尬。魯樽的成立與發展,在自上料攪拌車行業做出的成就,一舉解決了中小型甚至是大工程對于混凝土的需求,是這份支柱產業中不可或缺的存在。
“我們一步步夯實企業基礎,將客戶實際需求放大擺在眼前,以技術創新為核心,以品質、服務為驅動,從研制出中國第一臺自動上料攪拌車,到突破技術壁壘,獲得自動上料攪拌車界的第一個技術專利,魯樽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越走越遠。”閆總說。

自第一臺自動上料攪拌車上市以來,魯樽先后獲得近20項核心技術專利,為了能及時對關鍵部位進行研發及優化,魯樽每年在研發方面投入總銷售收入的6%—7%,目前,魯樽第13代攪拌車已經成功上市,在作業強度大的部位應用了最新技術,從根源上降低機械車的磨損,細節上也做出了改變,包括駕駛室、車身結構等,這些創新與優化,不論是品質方面還是效率方面,都為攪拌車帶來了全新的改變。
“品質、服務是魯樽自成立之初便放置在重要位置上的。”閆總介紹,“如今,很多客戶選擇魯樽不僅是因為產品質量,還有背后的服務。全國各省、各直轄市、自治區,都有我們的售后服務站,旨在為客戶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務。”

當說到自主研發道路的歷程時,?閆總表示,“自主研發生產的道路雖然艱難,但是值得,技術創新是企業靈魂所在,中國制造的產品想要具備閃光的靈魂,自主研發必不可少,作為工程機械界的國產品牌,不論是研發、品質還是服務,我們都十分自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