毀同行、累自己、坑客戶…這樣的低價競爭“鎖喉”中國制造
瀏覽次數:5042 分類:公司新聞
華為掌門人任正非說過:“再不可以忽悠中國消費者了。什么“物美價廉”,什么“讓消費者享受低價”等等。這些東西都是靠不住的。提升產品品質,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決心,需要幾十年厚積薄發。
你一味低價,就沒有好產品。而消費者需求的是好產品,是高品質的產品。企業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,就把他們逼出中國,到日本等國去狂購。”

回顧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,國人不是想著把產品做好,而是把價格做低,包括當下,各制造廠商紛紛擾擾的價格戰搞得市場烏煙瘴氣,價格低還要支付工人工資、日常開銷、水費電費房屋費、物流費等等費用,只能從材料、工藝、服務等方面偷工減料,獲取窄小的利潤空間,不僅坑了同行,也苦了自己,害了客戶,可謂一波三折。

俗話說,買貨的沒有賣貨的精,現實中,被“低價”旗號所坑的人不在少數。“物美價廉”的馬桶使用不到一年又堵又漏水,售后不作為;商場買的便宜電視不到3個月就燒壞了;私家車買了一年多頻頻出問題……人人都想挑低價的買,但在產品價格低的同時,產品的質量服務水準也一同低了下去,不能達到真正的“物美價廉”。

廠商沒有利潤,就不可能有充足的資金做產品,一件產品,從研發制造到服務,都需要一定的成本,研發成本、人工成本、管理成本、售后成本……而背后支撐著的正是利潤,利潤可以被擠壓,但不能消失,否則一起消失的還有質量、服務。
這點對于工程領域的機械用車來講,尤為重要。工作強度大、工作環境艱難等因素充斥下,對自上料攪拌車等機械用車要求極高,耐抗耐造等條件必不可少,是對產品質量、服務的考驗,也是對廠商、對中國制造的考驗。

近幾年,作為中國自上料攪拌車界的行業標桿,魯樽之所以持續取得成功,就是因為直至今天,一心一意提供好的產品。十幾年如一日,自成立之初的全部傾注,到后來發展過程中,每年,魯樽都會拿出大量資金用于創新研發,致力于將產品升級換代至世界一流水準,用魯樽負責人閆總的話說,“認認真真做產品,實實在在為用戶。”

多年來,憑借技術創新實力,魯樽機械榮獲國家14項核心專利的認證,并率先通過歐盟CE認證,2016-2018年間榮獲“中國著名品牌”“中國科技創新優秀企業”“質量信譽雙保障示范單位”等榮譽;憑借硬核品質,魯樽攪拌車暢銷國內,遠銷北歐、非洲、東亞等幾十余國。
作為全自動生產混凝土的利器,魯樽自上料攪拌車每日產能高達500噸,日產量大,作業強度大,對產品服務要求較高,考慮到此重要因素,魯樽進行了全面的布署工作,在全國23個省、5個自治區、4個直轄市內,均設有售后服務合作站,用戶需要時,可以迅速及時地提供完美解決方案,真正貫徹售前、售中、售后服務一條龍的完美流程。

“如果沒有長遠的目光和對綜合因素的考量,魯樽很難制造出高質攪拌車,也不能提供這樣全面的服務,正是因為明白其中的重要性,才會在資金、研發、服務這些方面不遺余力地付出。”閆總堅定說道。
“真正做產品的企業不會輸,或許搞價格戰的低價廠商開始時會得利,但也只是眼前利益,要想經久不衰,要想長遠發展,還是得靠產品說話,就像任總說的,消費者真正需求的是好產品,提升產品品質,比什么都重要,這點值得整個中國制造業深慮。”
下一篇: 這些中國品牌,帶來了不一樣的絢麗煙火